top of page

【堅持】-【最難堅持的,並非照顧他人,而是照顧好自己】

一位照顧者的獨白

每天清晨,我都會泡一壺茶。這是媽病重時養成的習慣,那時要趁她還在睡,偷得片刻寧靜。如今她走了,這習慣卻保留下來,成了我懷念她的方式。


身為獨子,照顧患上柏金遜症的媽,對我來說是責任,更是一種堅持。爸爸早逝,媽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。「老豆走得早,而家輪到我照顧你。」這是我對媽媽的承諾,也是我的堅持。


剛開始照顧媽媽時,我以為堅持就是咬緊牙關,事事親力親為。朋友勸我請看護,我總說:「自己嘅母親,梗係要自己照顧。」同事提醒我要適當休息,我也不以為然:「佢湊大我咁辛苦,而家湊返佢係應該。」


但現實遠比想像困難。我這個大男人,要學會幫她洗澡、換尿布,要記住她的用藥時間,還要照顧她的情緒。最難堪的是第一次幫她換尿布,手忙腳亂之際,她突然哭了:「對唔住啊,畀個仔照顧到咁。」那一刻,我也想哭,但硬是忍住了。


白天要上班,晚上要照顧媽媽,我的生活只剩下工作和護理。朋友約我出去,我總是推辭;相親對象知道我要照顧母親,也都默默退卻。漸漸地,我的世界越來越小,只剩下我和媽媽。


最辛苦的是那些深夜。媽媽常常半夜醒來,分不清日夜,要我陪她說話。有時候她會突然抽筋,痛得直叫,我只能笨拙地幫她按摩,看著她痛苦的表情,卻無能為力。


「阿仔,你搵個人結婚啦,唔好理我啦。」她清醒的時候常這樣說。我總是笑著搪塞:「而家照顧你先啦,結婚遲啲再算。」可是每次聽到這話,心裡都會絞痛。


直到有一天,我在醫院遇見一位老醫生。看著我憔悴的樣子,他說:「堅持照顧母親係好事,但係你都要照顧自己。真正嘅孝順,唔係要搞到自己燃燒殆盡。」


這句話讓我徹夜難眠。我開始反思:我的堅持,是否變成了一種固執?是否忘了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?


漸漸地,我學會調整自己的堅持方式。請了鐘點工幫忙打掃;參加護老者支援小組,認識了很多同路人;甚至開始接受親友的幫忙,讓自己能喘口氣。


最大的改變是,我學會在照顧媽媽時表達感情。以前怕被人說「男人老狗」,總是把情感埋在心裡。現在我會牽著她的手,告訴她:「媽,我愛你。」會在幫她梳頭時,輕輕吻她的額頭。

原來,堅持不只是咬牙撐住,更是學會在愛中成長。那些我曾經覺得彆扭的事:餵飯、擦身、換衣服,都變成了表達愛的方式。


最後那段日子,媽媽的病情急轉直下。醫生建議安寧照顧,說這樣她會比較舒服。我掙扎了很久,終於明白:有時候,放手也是一種堅持。


她走的那天早上,我照常泡了一壺茶。她安詳地躺在床上,臉上帶著微笑。我握著她的手,說:「媽,你放心去啦,我會好好生活。」那一刻,我沒有哭,因為我知道,這是我對她最後的堅持。


現在的我,依然每天泡茶。望著煙霧裊裊升起,想起媽媽生前常說的話:「人生最難堅持嘅,唔係照顧人,而係照顧好自己。」我終於明白,真正的堅持,是在照顧別人的同時,也照顧好自己。


這幾年的護老經歷,教會我:堅持不是固執,而是在愛中成長;不是倔強,而是學會平衡。當我們懂得善待自己,才能更好地照顧所愛的人。


泡茶的習慣還在繼續,就像對媽媽的思念永遠不會停止。但現在的我,學會了在堅持中找到平衡,在愛中找到力量。這或許就是媽媽最後想教我的人生課題。

文章來源 :

Follow 60ReDefine與全港護老者並肩而行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0redefine/

 服務為本,品質為先,輕鬆護老,始於60ReDefine: https://www.60redefinee.com/zh


Comments


  • Facebook

照顧者村落版權所有©2024

bottom of page